【那些 AI 沒告訴你的事】系列之二
ChatGPT 是不是已經成為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了呢?如果你使用的是 Bing 或 ChatGPT 付費版本,還可以從網路取得資訊,讓答案更即時;但是這類 AI 語言模型,最為人垢病的就是資料的正確性 –– 看起來言之鑿鑿的答案,驗證之後卻錯誤百出。這樣的工具,要怎麼才能應用在做研究上呢?
答:當我們想在學術搜尋和文本生成領域應用 AI 工具時,需要考慮許多因素。
原因如下:
- 其訓練資料通常來自各種來源,並不特定於學術內容,因此可能在處理專業和深度學術內容時難以達到理想效果。
- 生成文本時,並不會進行原始資料的查找或驗證,這在學術環境中可能導致資訊的不準確。
- 這些模型的知識截止日期是固定的,意味著可能存在資料遺漏和資訊過時。
要應用 AI 工具在學術搜尋和文本生成,有些特定條件和注意事項需要考慮。首先,工具必須有足夠的學術數據供訓練,這樣才能確保其理解和生成的內容具有學術深度。其次,AI 工具需要配備檢索和驗證功能,以確保所提供的內容是準確和可靠的。最後,由於學術研究需要追蹤最新的研究趨勢,AI 工具必須能夠處理新的學術內容。
目前市場上已有數個針對學術文獻所開發的 AI 工具,能夠執行研究文獻搜尋、內容分析、文本生成等任務。來源多來自於學術資料庫,並提供問答模式,由使用者以 free-text 提出問題,由工具提供生成的簡短答案,並列出相關文獻。相關工具包含 scite.ai、elicit.org、consensus.app、perplexity AI 等。
以 scite.ai 為例,可詢問的問題類型包含:
範例 | 應用場景 | |
事實性問題 | How does the structure of a protein affect its function? |
|
文本生成型問題 | Write an essay on how video games influence spatial reasoning | 需要輸出為特定文件格式類型時 |
任務型問題 | find a source for the following sentence: | 執行特定任務如查找參考資料、尋找科學證據等 |
無論使用何種 AI 學術工具,建議使用者以審慎的眼光,運用以下問題評估所生成內容的可靠性與可用性:
- 內容是否正確?
- 是否可能含有偏見?
- 是否有參考文獻佐證?
- 參考文獻是否實際存在?
- 參考文獻品質是否可靠?
- 該工具所被訓練的內容或所涵蓋資料來源為何?
必須注意的是,由於使用者仍需負起使用該內容最終的責任,因此建議使用者將其視為輔助工具,而不要完全依賴 AI 工具。
【另一篇關於 Writefull 與 ChatGPT 的比較文章,請點此前往觀看。】